此次会议汇集了来自政府、慈善机构和行业的资助者,共同探讨资助可行科学的新机制。这也标志着全球资助者论坛的重新召开,该论坛由国际科学理事会及其合作伙伴于 2019 年首次发起,旨在设计一个面向任务的科学全球框架,以支持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由于 全球资助者论坛 自 2019 年首次召开以来,对以任务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的需求一直在增长。尽管科学进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继续发展,但应对全球挑战的进展仍然缓慢。COVID-19 疫情展示了开放科学和全球合作的力量,特别是在疫苗的快速研发方面。然而,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功,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集体进展(以众多指标和指标衡量)仍然滞后。
与此同时,受气候压力、冲突和极端事件的影响,全球不平等现象正在加剧,无论是国家内部还是国家之间。这些挑战进一步凸显了有针对性的跨学科研究工作的必要性,这些研究工作可以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地缘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变化,给科学资助带来了新的压力。各国研究预算仍在从新冠疫情的经济影响中恢复,但随着国防开支的增加,它们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尽管国际科学资助一直受到制约,但更加民族主义的政治氛围有可能进一步限制全球科学合作。
自 2019 年全球资助者论坛召开以来,ISC 制定了跨学科可持续发展使命科学路线图,并在五份报告中进行了概述。2023 年,该路线图开始实施,并呼吁根据其研究结果开展跨学科科学研究。作为 ISC 当选总统罗伯特·迪克格拉夫 值得注意的是,ISC 和更广泛的社区“运用了科学方法”,致力于测试跨学科任务方法并不断完善模型。
与此同时,科学资助者也参与其中——要么支持符合其主题优先事项的任务,要么探索集中资助机制。2025 年初,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使命 正式 被认可为一项计划 联合国国际可持续发展科学十年(IDSSD),并宣布了首批试点科学任务。
会议强调了资助此类研究的几个主要障碍:
讨论得出的一个关键结论是,推进可付诸行动的科学需要全社会参与,正如 ISC 报告中所述。这也适用于资助模式,资助模式必须不断发展才能有效支持这些举措。发展资助者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合作伙伴,因为他们的关注点不仅限于知识生成,还包括现实世界的实施。
虽然科学界每年都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知识(如果以出版物作为代表),但只有一小部分研究能够带来变革。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影响力,管理科学研究的结构也必须发展。然而,目前围绕职业发展和研究激励的规范仍然对跨学科合作构成重大障碍。
改变科学研究开展、资助和奖励的方式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系统性变革需要发起一场运动。IDSSD 有望在扩大这场运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而科学任务将作为概念验证,帮助这种方法在未来成为主流。